7月以来,多家上市药企陆续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创新型生物制药领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从胰岛素企业在集采中实现量价齐升,到多肽原料药龙头依托全球供应链扩张,再到过敏诊疗细分领域的稳健增长与传统药企面临的转型压力,不同企业在政策环境与市场竞争中展现出差异化的生存能力。
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甘李药业”)在胰岛素集采中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7月10日,甘李药业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亿至6.4亿元,同比增幅达100.73%-114.12%。
对于这一成绩的取得甘李药业在公告中称,得益于2024年接续集采中协议量较上次大幅增长32.6%,叠加产品价格合理回升,形成“量价齐升”的协同效应。
江苏诺泰澳赛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诺泰生物”)作为多肽原料药领域的领跑者,其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预计达3亿至3.3亿元,同比增长32.06%-45.27%。
在GLP-1类药物需求爆发的背景下,公司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原料药出口量同比激增。诺泰生物在公告中称,凭借生产能力和国际化BD团队,其在全球多肽原料药市场的话语权将持续增强。
2025年上半年,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翰宇药业”)的业绩出现了大反转,上半年其净利润预计达1.42亿至1.6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470%-1663%,实现从2024年同期亏损到盈利的转折。
其公告称,这主要受益于全球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2024年12月利拉鲁肽注射液获得美国FDA批准并实现销售、原料药出口持续放量、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严格的成本控制等多重因素,国际业务的营业利润率较高,进一步推动了公司整体盈利水平的提升。
专注过敏性疾病诊疗的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我武生物”)则以创新产品矩阵巩固细分市场优势。7月15日,我武生物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净利润达1.7亿至1.85亿元,同比增长13.92%-23.97%。
其中,核心产品粉尘螨滴剂保持10.51%的稳定增长,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增长71.37%)和皮肤点刺液(增长104.38%)因市场推广力度加大而快速放量。
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双鹭药业”)的业绩表现呈现明显分化,尽管上半年净利润因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实现237.95%-356.24%的大幅增长,达1亿至1.35亿元,但扣非净利润却同比下滑70.96%-84.23%。
公开资料显示,双鹭药业是一家以从事专注于基因工程及相关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紧紧围绕疾病谱的变化布局研发、生产和服务领域为主的企业。
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环药业”)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净利润预计亏损3800万至4500万元,主要原因是一季度受国家药品集采、医保支付政策调整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主要产品毛利率承压下行,叠加因垄断行为被处以6103.83万元行政处罚。
但值得注意的是,联环药业扣非净利润仍保持1850万至2200万元正值。
有分析认为,生物制药行业正经历“创新驱动”与“政策筛选”的双重考验:具备核心技术和国际化能力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领跑;而依赖传统业务且创新储备不足的企业,则面临集采降价与成本压力的双重挑战。
另有数据显示,头部企业研发费用率普遍超过15%,研发投入的加码正在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向“技术比拼”转型。而随着集采政策的持续深化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药企的创新能力、成本管控及国际化布局将成决胜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