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老百姓何时才能真正看得起病?

发布日期:2015-09-22   浏览次数:7
核心提示:说到没钱看病,有两类人体会最深:一类是农民。另一类是国有亏损企业的职工。这种情况,政府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所以从1998年

说到没钱看病,有两类人体会最深:一类是农民。另一类是国有亏损企业的职工。这种情况,政府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所以从1998年开始,就推出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一来是减轻企业的负担,二来也是让职工看病有个保障。不过,这次农民还是沾不上光。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但要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也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这两年国家启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了很多政策,说到底,都是冲著这个问题来的。

没啥不能没钱,有啥也别有病。说到没钱看病,有两类人体会最深:一类是农民。既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又是一个低收入阶 层,感冒发烧还可以凑合著治治,可生了大病,空攥拳、干瞪眼,手里没钱,甚至有闹出人命来的。前年就出过一个案子,有夫妇俩在城里打工,老婆临产,没钱住 院,只好请一位同乡给接生,结果母子双亡,被害人告上法庭,那位同乡被判了10年徒刑。另一类是国有亏损企业的职工。以前看病由企业管著,享受公费或劳保 医疗。最近几年,很多企业日子都不好过,连工资都发不出,医药费就更没了著落。北京有家棉纺厂,老职工特别多,可企业又不景气,每周只能报6000元医药 费,僧多粥少,不得不排队报销。为了排在前面,有些老职工,白发苍苍,头天晚上就到财务处门口去等著。厂里心疼职工,把报销改为预约制,人不用来了,拿单 子来排号;结果1998年11月的单子,要等到2001份年4月以后才能报上。

这种情况,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所以从1998年开始,就推出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一来是减轻企业的负担,二来也 是让职工看病有个保障。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一样,这次农民还是沾不上光。不过,城镇职工,只要有单位,不管是私营的还是合资的,都必须入保险,覆盖面比 以前宽多了。保险费由企业和个人分担,企业缴职工工资的6%,纳入社会统筹账户,个人掏2%,记入个人账户。个体工商户要想入保险,大门也是敞开的,但所 有的保费,包括存入统筹账户的部分,都得由自己出。

医疗保险怎么享受?说细了非常复杂,各地的情况也不大一样。粗线条地看,可以这样说:大病靠统筹(账户),小病靠个人 (账户)。个人账户没有什么好说的,相当于私人存款,只不过由国家强制存储,统一管理,钱还是自己的。关键是生了大病,医疗费怎么统筹?统筹多少?一般情 况下,大病统筹对用药和医疗项目都有限制,而且定有"下门槛"和最大统筹限额。看病花费,低于"下门槛"不予以统筹,高于"下门槛"的部分,只在限额内解 决问题。举个例子,张先生参加了大病统筹,"下门槛"是2000元,统筹限额是30000元。假如他一年看病花了5000元,其中有4000元是超标用 药,不在统筹的范围之内,扣除之后,只剩下1000元,达不到"下门槛",所有花费都由他自己承担。如果张三花的不是5000元,而是35000元,这里 面就有账算了。扣除4000元的超标用药,再砍掉"下门槛",还剩29000元,在统筹限额之内,按照规定,全部予以报销。再进一步假设张先生花了 40000元,在做了上面的扣除之后,仍剩34000元,超出了统筹限额,可按照规定,只报销30000元,其余的部分,就得想别的办法了。总的来说,我 们的医疗保险扩大了覆盖范围,同时也对保障水平做了限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低水平、广覆盖"。

光有保险还不行,对医疗费的上涨也得控制。有资料说,从1978年到1997年,全国医疗费支出增长了28倍;90年 代初,看一次门诊平均只花10元,住院是400元,现在分别涨到了60元和2300元,年上涨速度是19%。GNP一年才增长几个百分点,照这样下去,不 仅企业不堪重负,国家财政也消受不起。别说现在我们的医疗保障还是低水平的,就是水平再高,也架不住医疗费翻著跟头地往上涨。

医疗费猛涨,根子出在医院上。但扪心自问,我们的政策也是有漏洞的。国家办医院,财政却拿不出多少钱,连医务人员的工 资都保证不了,所以就开了个"口子",允许医院靠药房创收,以药养医。这就等于鼓励医院多卖药、卖好药,赚钱搞福利,发奖金。这是漏洞之一。这几年,药厂 上得太多了,大家的产品都差不多,竞争很激励。按理说,竞争能把药价降下来,可问题就在于,我们的药价是国家核定的,虚高定价的成分很大。据说有一种消炎 药,每片的成本只有3分钱,可定价却高达2块多。这也是一个大漏洞,给药厂打折促销留出了空间。为什么这些年医药代表特别多,都是到医院搞"地下工作" 的。哪个医生开了我的药、开了多少药?药房都统计起来,向医药代表报告,医药代表则按量付酬。在这里,医生、医院、药房、药厂,四者利益找到了最佳结合 点,医生得了"处方费",药房得了"统方费",医院创了收,药厂卖了药;一部分患者看病可以报销,也乐得"挨宰",惟独害苦了那些自己花钱的平头百姓。处 方越开越大,药越开越贵,如此这般,医疗费哪有不上涨的道理。

针对这种情况,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把药房从医院中分离出来,独立经 营,照章纳税。这是改革的目标,现在,一下子还不可能到位,先实行收支两条线,药房赚钱全部上缴,纳入财政专户。这部分收入医院拿不到了,财政拨款原本就 不足,由此留下的缺口怎么办?初步设想,通过三个渠道给予补偿:财政专户酌情返还,药房向医院缴纳房租,适当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很多人认为,这个办法, 或许能解决医院卖药创收的问题,但医生拿回扣,开大处方,可能还是杜绝不了。只要药品的虚高定价下不来,打折促销仍然有余地,药厂、药房和医生三者联手, 恐怕还会有的。不仅药房得分出来,医院将来也得分开管理。非营利性医院接受国家指导价,享受财政补贴,营利性医院则全面放开,自主经营。同时,职工参加了 医疗保险,看病买药,可以选择医院和药店。这是件好事,好就好在打破了垄断,引入了竞争。让营利性医院跟非营利性的比价格,非营利性的跟赢利性的比服务, 同类医院之间,服务和价格都得比。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控制医疗费用,老百姓也有望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