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临床试验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高润霖院士担任主要研究者,是为了验证国产心脏支架BuMA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支架药物涂层工艺在PCI术后血管内膜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影响。此项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预示着中国的国产支架即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未来我们冠心病治疗手术中的心脏支架选择上,除了进口支架、国产支架,从此多了一个选择,那就是“国产出口”支架!
心脏支架(Stent)又称冠状动脉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具有疏通动脉血管的作用。心脏支架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金属支架、镀膜支架、可溶性支架的研制历程,主要材料为不锈钢、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第一代金属支架由于生物相容性等多种原因,支架的再狭窄率依然较高。而第二代支架采用药物和金属支架相结合的技术,利用药物的释放来降低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促进靶血管内膜修复,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BuMA支架在生产研发中采用独特的国际专利涂层技术(eGTM“电子接枝”技术),形成载药层和金属支架上底部涂层的“双膜”结构,保证支架药物在术后30天稳定释放,再现血管内膜完美内皮化。BuMA支架研发厂家赛诺医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一直秉承精益求精,努力创新的科学理念,致力于打造“赛诺医疗”的民族品牌,不断的向全球冠脉介入医疗领域证明“中国创造”的实力。
此次中国的PANDA III临床试验亮相世界舞台,证明了中国医疗科研水平的进步和发展,也表明中国心脏支架的研发技术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中国创造”的旗帜必将插遍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