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国产医疗设备突围之路:站在负起点出发

发布日期:2015-10-13   浏览次数:15
核心提示:  中国医药化工网10月13日讯 进口高端医疗设备高昂的售价及售后服务费用加重了病患人员的负担,同时也造成了信息安全隐患,而
   中国医药化工网10月13日讯 进口高端医疗设备高昂的售价及售后服务费用加重了病患人员的负担,同时也造成了信息安全隐患,而中国企业通过20多年的自主研发最终突破了外资品牌的封锁,在这一领域闯出了自己的市场 
   “一台国外定价75万美元的设备在中国的同期售价竟会高达1200万元人民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 
  数十年来,中国的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一直是外资品牌的天下,被其牢牢掌握定价权。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的分析数据显示,中国高端医疗设备行业超过70%的市场份额都被通用电器(GE)、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这三家被称为“GPS”的跨国企业所垄断。 
  产品本身之外,外资品牌对设备售后服务的垄断也迫使中国医院每年向其支付高额的维保费用。 
  高成本直接带来高价格,这成为中国百姓看病昂贵的重要原因。 
  更加值得警惕的是,随着医疗信息化逐步进入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日常体检、影像诊断数据等也存在着流出国门的风险。 
  于是,为加快发展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过程,一系列鼓励政策密集出台,一大批追求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中国企业也在不断发力。它们在中国本土大展拳脚的同时,还将目光投向了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擂台。 
  2015年5月,东软集团(15.40,0.370,2.46%)旗下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医疗”)在辽宁沈阳发布了中国首台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128层CT——NeuViz 128多层螺旋CT。 
  东软医疗CEO武少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产品发布至今这3个月的时间里,NeuViz128多层螺旋CT已经获得中国、美国和欧盟的上市认证,并已出口到欧洲、南亚、北非等多个国际市场。 
  而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联影”)研发的世界首台超清高速96环光导PET-CT——联影uMI 510更是在经过长达16个月、覆盖百余项检测项目的认证过程后,于2015年8月28日正式拿到了日本医疗器械上市许可证。 
  上海联影董事长兼CEO薛敏公开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中国尖端技术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