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是指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且无法实现其帐面价值的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主要存在于应收帐款、存货和各种投资之中。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的不良资产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沉重包袱和桎梏。对不良资产消灭在萌芽状态。
1 存货中的不良资产界定及产生的愿因和化解措施
1.1 存货不良资产界定及产生的原因
存货中的不良资产主要指因积压、淘汰、损坏致使存货变现价值小于历史成本的吊滞存货。具体包括:很难转让出手的库存原材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积压滞销的产成品、无法进一步加工需报废的半成品和在产品。产生这些不良资产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企业对市场缺乏了解,盲目采购生产,导致积压浪费。
1.2 良资产的化解措施
1.2.1 控制进货环节
存货购进是商品资金循环的起点,同时也是合理安排库存,促进市场供应的前提。对进货环节的控制主要是:充分调查了解市场的需求,购进适销、适时、适量的存货;正确实行存货决策。决定进货项’目和选择供应单位是销售部门、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的职责,财务部门决定进货时间和进货拖量。要选择质优、价优、对路的存货,加强在途存货的管理,改进存货运输的方式,减少途中损耗或变质。
1.2。2 控制存储环节 .
存货存储环节控制,主要是保持合理的库存结构,提高适销对路商品的比重,防止积压浪费;建立健全严格的存货检验入库制度,加强存货的养护和定期盘点,采用一些会计处理如当市价严重下跌时,可根据市场价低于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以最大限度降低不良资产损失金额。
1.2.3 控制销售环节
存货销售是商品资金循环的终点,是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进货资金的需要。对销售环节的控制,主要是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促进销售计划的完成;扩大销售,加速存货周转;根据市场需求,对于即将过时的存货及时进行降价处理,尽量减少未来可能产生的不良资产。
2 应收账款中的不良资产及其化解
2.1 应收账款不良资产的界定
应收账款中的不良资产主要表现为回收可能性极小或长期未发生变动,损失可能性极大的应收账款。具体是指已发生的应收账款由于其债务单位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下滑造成还款的可能性极小;由于受宏观形势、三角债困扰,偿还可能性变小;欠账达一年以上,可能无法收回,难以确认其实际变现能力。
2.2 不良资产的化解方法
2.2.1 前防范
(1)谨慎选择客户。对客户的盈利能力、偿还能力和信誉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并建立信用档案。
(2)选择恰当的结算方式。对于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强、信誉状况好的客户,可以选择风险较大的结算方式,如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结算方式;对于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差、信誉状况不好的客户以及初次打交道的客户,可以选择风险较小的结算方式,如支票、银行汇票、信用证等结算方式。
(3)合理制定信用标准和信用条件。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最低标准,即可接受客户的最低财务实力。如果客户不能符合这一标准,就只能现购,通常以预期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客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
2.2.2 事中控制
(1)运用账龄分析法,编制账龄分析表,正确区分信用期的应收账款以及有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超过信用期的应收账款以及有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帐款,采用不同的收账政策。
(2)定期与客户沟通信息,核对账目。
2.2.3 事后补救
(1)制定适宜的收账政策。收账政策是指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采取的收账策略。如积极的收账政策可能会减少应收账款投资,减少坏账损失,但要减少坏账损失,就会减少坏账成本。企业应根据每个客户的具体情况,制定较为适宜的收账政策。
(2)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
(3)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讨债方法。客户拖欠货款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类:无力偿债和故意拖欠,对这两种情况要区别对待。
3 投资中的不良资产及其化解
3.1 投资中不良资产的界定及产生的原因
投资中的不良资产在整个不良资产中比重最大,投资失误是产生不良资产的根本原因。投资中的不良资产主要包括已被淘汰但账面仍存在的固定资产和低收益或零收益的对外投资。具体包括:由于决策失误,盲目上马的改扩建项目;购买的设备由于其产品在欲投产时市场已饱和而闲置;由于科技进步,固定资产生产出的产品技术含量低,已被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所代替;由于固定资产维护保养不善,所生产产品质次价高,资产又无法修缮;由于缺乏可行性研究,企业对外投资收益不高或无效益;由于受资企业经营不善,连年亏损,或违反资金使用规定。导致投资企业的对外投资形成虚资产;企业购买有价证券后由于证券市场低迷,导致价格下跌而迟迟未能变现的部分。
3.2 化解投资中不良资产的方法
(1)为扩大生产规模或生产新产品而购置固定资产时,应做好可行性研究,要评估项目预期的市场占有情况、资源条件、原材料供应情况、预期利润,确保产品适销对路。(2)对外长期投资时,应进行严密的可行性分析,深入调查了解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经营、管理及营销策略和发展前景,以防止投资失误。(3)企业对外投资可用现金、实物或技术投资等。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考虑投资环境变化。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4)建立健全内部科学的有效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领导层集体决定,从制度上避免投资失误。(5)对于已有明显失败迹象的债权和股权投资,要及时地转让所持有的债券和股票,以防止受资企业破产时给投资方带来更严重的损失。(6)对一些闲置淘汰但仍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固定资产,可以委托产权转让中介机构处置、调剂,充分利用资产价值,尽量降低不良资产的损失额度。(7)采用会计方法提长、短期投资的减值、跌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