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理顺医疗价格关键在体现医生价值

发布日期:2015-11-05   浏览次数:18
核心提示:中国医药化工网11月5日讯 公立医院改革一直是医改的聚焦点,其中以药养医体系的存在,多年来一直是多方呼吁治理的重点,此次江

      中国医药化工网11月5日讯   公立医院改革一直是医改的聚焦点,其中“以药养医”体系的存在,多年来一直是多方呼吁治理的重点,此次江苏医疗改革方向直击这一痼疾,不只是地方对今年5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一个呼应,也是一次切中要害的有益尝试。
 
      在一个医疗过程中,药品的利润及检查的费用,是最不能体现医生劳动价值的方面。从某些方面说,医生的水平越高,其对于高价药品或者高价检查的依赖就越低。但在目前“以药养医、以设备养医”的价格体系下面,用药便宜、检查简单的医生,常常表现出非常难看的效益指标,这不仅不利于医生对于自身业务水平的钻研,还可能动摇某些医生的职业道德,从而损害我们的医疗体系。
 
      因此,将药品利益与医生的诊疗分开是我国医疗改革迈向成功必须要迈过的一道门槛。我国的医政管理部门也早已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药品零加价、提高诊疗费用的改革已进行,但就目前的反馈而言,其给患者或者整个医疗体系带来的触动并不大。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问题是,在打破“医药养医”的价格体系后,新的价格体系并不足以真正支撑医疗服务所需要的效益成本。以一家床位数在1000张左右的综合医院为例,其年收入大多能达到10亿元左右,其中药品以50%计算,就是5亿元左右的“流水”,按目前15%的加价,是7000多万元的利润。这意味着即便医生的挂号费涨到100元,也需要看够70万人次的病人才能“弥补”这部分损失。以现在手术定价较高的开颅手术费(多为千元左右)折算,需要7万多台次的手术收费。
 
      这样的工作量,在很多医院是存在相当难度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便北京这样的首善之区,在2012年推出药事服务费弥补药品加成的试点工作以后,迟迟没有全面推开。因为在新的政策下,要保证医务人员的收入不降低,政府对医院的投入需要大幅度追加。
 
      大约在10年前就有医学专家指出,我国的医疗定价,既不反映社会供需关系,也不体现劳动成本与价值。多年过去了,这样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特别是在涉及到医疗服务定价的时候,总是顾虑颇多,不能真正定位于合理的高度。以江苏此次4级手术提价75%为例,虽然体现了一些技术含量的精神,但却忽视了,在很多时候,4级手术的投入人员可能是一般手术的两三倍,手术时间也是普通手术的两三倍,75%的提价恐怕连基本的人力成本都不够弥补。
 
      所以,此次江苏的改革,其目标和方向都是正确的。但具体的措施恐怕还不尽完善。要让医院真正摆脱药品利润的束缚,体现出医务劳动的技术价值,恐怕还需要认认真真地对医疗市场进行调研,对社会对医生劳动价值的认可做一个合理的定位。而不是局限于某个百分数的调整。如今针灸一次(不是一针)的收费不足5元,即便提高100%,依然不能体现针灸医生的劳动价值,事实上,如今的医疗体系中,类似的不合理定价比比皆是,这些多需要在打破“以药养医”体系之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