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化工网11月9日讯
今年8月份,济南傅女士在家门口的农贸市场购买的西红柿并微博记录了西红柿的变化过程,结果度过79个夜晚依然没有损坏,不少看过傅女士朋友圈的人都惊呼,这个“长生不老”的西红柿究竟是什么做的?
三氯氰胺、苏丹红、瘦肉精、毒生姜,一方还未唱罢,“长生不老”西红柿又鲜亮登场,完全不顾消费者的口味,食品成了“视品”,只可远观,不可食用也,还真是育种学家的杰作。在市民“果菜比以前放的时间长了”的疑惑不解中,食品丑闻可谓是无孔不入,不断把魔抓伸向百姓的菜篮子。可谓是患从口入,不得不防啊。
食品安全问题纷繁复杂,往往都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为了养家糊口卖出好价钱的菜农只能猛灌化肥农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经销商不惜拿出各种看家本领让食品保鲜。在食品生产链上最为重要的两个角色手中,生产出来的食品要么就是“色香味”俱全,要么就是无汁少味又生硬。难怪有人戏言,不长毛、不失水的西红柿得去为锁水保湿面膜代言。面对这些假货,不得不感叹连吃饭也得学会辨别真假。
从某个角度来说,食品生产的确是个需要良心的活计。然而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下又有几个能够把持住。在民以食为天的观念下,关系民生的菜篮子岂能仅靠道德救赎?为此,就有专家指出,为了吃的安心,可以去专业机构检测。这样的专家,就有点让人啼笑皆非了,且不说专业机构给不给检测,为了一个西红柿搭上时间、金钱,不值得,更不现实。说到此,不得不问作为食品流通最终的把关者政府监管部门在哪里?
利益熏绕之下,道德不彰之处,自有法律接位。从根源治理,政府就得主动出击,让制度规则更健全完善,在监管执行上更雷厉风行,在法治问责上更铁面无私。从各个角度提升违法成本,道德才不至于无限后退,食品生产链上的参与者才不会冒着道德风险去危机公众生命安全吗?
破解西红柿“长生不老”秘诀
发布日期:2015-11-09 浏览次数:3
核心提示:中国医药化工网11月9日讯 今年8月份,济南傅女士在家门口的农贸市场购买的西红柿并微博记录了西红柿的变化过程,结果度过79个夜
- 下一篇:怀罕见三胞胎 医生称绑在身上的定时炸弹
- 上一篇:中华中医药学会力推中药大品种产业化
行业动态
更多...
- 百亿医药健康产业项目在余 12-07
- 第四届中国—东盟药品合作 12-06
-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废弃油井 07-28
- 中国医药产业政策细则落地 07-28
- 医生“去编制化”让深圳医 07-28
- 甘肃省医疗机构新增项目价 07-28
- 甘肃省医疗机构新增项目价 07-28
- 备案制下,如何提高BE试验 07-28
- 2015国内肝炎用药市场超40 07-28
- 联影再下一城,医疗设备市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