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药店想清楚三点再涉足母婴市场

发布日期:2015-11-03   来源:界面网   浏览次数:22
核心提示:  中国医药化工网11月3日讯 10月29日下午,关于全面放开二胎的消息传出后,微信朋友圈里马上热闹起来,有分析认为,随着政策
  中国医药化工网11月3日讯 10月29日下午,关于全面放开二胎的消息传出后,微信朋友圈里马上热闹起来,有分析认为,随着政策落地,未来每年或新增人口800万,这意味着,孕婴童产业很可能将迎来新一轮井喷。一个老话题又再次引发药店新思考:药店在孕婴童市场如何分一杯羹?
 
  诚然,互联网时代,零售药店进军母婴市场,挑战确实很大,但是并非完全没有机会,日前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在由《第一药店》主办的以“零售药店孕婴童体系构建与规划”为主题的“中国零售药店增量主题会”上指出,药店在孕婴童领域的突破口不是简单地跟原有商业渠道竞争奶粉销售,而是把药店自身的优势与属性——便利与专业的健康服务做到极致。
 
  药店想清楚三点再涉足母婴市场
 
  对于药店发展母婴品类,宋亮认为,首先要看清现在的形势,主要在于三点:
 
  第一,中国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在加深。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国家正把大量的产能和美元释放出去,自贸区也逐渐试点建立,奶粉行业也不得不放开市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跨境电商会带来一定的冲击。
 
  第二,互联网在商业的快速应用,已经对线下渠道造成很大的威胁,如何实现互联网线上与线下渠道的融合,是一个急迫的问题。
 
  第三,奶粉行业在2008年经历了一个高毛利阶段,走到今天,由于产能过剩,加上国外渠道和国内市场的价格体系接轨,奶粉价格下行,未来奶粉高毛利将不复存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孕婴童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国际化发展及奶粉营利性下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难关。
 
  面对现有的形势,宋亮认为,传统的奶粉渠道需要转型和升级。在他看来,零售药店这时候进入孕婴童产业,时机非常好,而且药店渠道也符合孕婴童产业的需求。他认为,首先从社会资源考虑,一二线城市的母婴店在90年代末发展,已经形成了连锁化和标准化,而三四线城市的母婴店,更多的在2008年以后,由于优质的产品进行渠道下沉,所以催生了一批母婴店,这些母婴店是非专业的,仅仅是简单定义为奶粉销售店。从2014年到今天,这些三四线城市的单体店大批地倒闭,与此同时,大批的母婴店也出现了,且呈现连锁化趋势。同时,为了生存,很多单体店如今开始抱团。
 
  宋亮强调,母婴品类发展的大方向就是专业化和服务。过去,市场供给不平衡,奶粉不愁卖,所以谈不上专业化。但现在,消费者越来越挑剔,奶粉越来越多样,所以对母婴渠道来说,不得不走上一条专业化、服务化道路。而正因为母婴产业是一个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产业,所以也是一个服务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对药店来说,正赶上这个时候。
 
  此外,电商对线下的侵袭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宋亮表示,互联网和商业结合的这几年快速发展,一定要重视几个问题,即互联网解决了什么问题,未来线下怎样跟互联网结合及发展。他强调,互联网和电商,仅仅是现在服务专业化渠道的一种通路,未来肯定是要走融合的道路。
 
  商品买卖有三个原则,即信息对称,解决实际交易问题,解决生产者通过卖主与买主建立起来的这种信任、契约的关系,即购物关系。宋亮认为,今天的互联网还不够发达,像淘宝、京东处于一种自然垄断的互联网,专业化互联网越来越发展的时候,这种平台就会越来越多。“换句话说,在解决商品、信息对称和交易的问题,互联网拥有非常强的优势,但是解决不了卖主和买主建立起来的关系问题。”
 
  在宋亮看来,电商的冲击,对线下渠道来说,实际是面临着和线上渠道如何融合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以销售药品为主的传统药店,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是高毛利,未来随着信息逐渐对称,价格越来越透明,商品的采购越来越多元化,药店的高毛利逐渐丧失。
 
  我国传统的药店的发展是建立在医药体系上的,以销售药品为主,随着药店的发展,要走专业化服务,所以开始往营养品、保健品这方面发展。药店做母婴产业,宋亮认为有难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如何应对传统渠道的高毛利,消费者没有形成进药店购奶粉的习惯,商品模式还在循序渐进。为此,他建议,医药连锁应把这三大难点考虑清楚后再着手。
 
  台湾药店为什么奶粉卖得好?
 
  宋亮表示,经走访日本、韩国和台湾发现,这些地区的药妆店、药店与母婴店的结合体值得中国大陆借鉴。他分析,在今天土地和人力资源很贵的情况下,药店和母婴店的结合,有利于节约租金和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