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医药百科 » 正文

赤小豆

发布日期:2015-11-06   浏览次数:24
核心提示: 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赤小豆别名红豆、亦豆、红豆、红小豆、小红绿豆、虱拇豆、朱赤豆、金红小豆、朱小豆、
    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赤小豆别名红豆、亦豆、红豆、红小豆、小红绿豆、虱拇豆、朱赤豆、金红小豆、朱小豆、小豆、猪肝赤、杜赤豆、茅柴赤、米赤豆,赤小豆的功效是利水消肿、解毒排脓,赤小豆的作用是治痈肿脓血、下腹胀满、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赤小豆用药禁忌是赤小豆又名饭赤豆,以粒紧、色紫、赤者为佳,赤小豆煮汁食之通利力强,消肿通乳作用甚效。但久食赤小豆则令人黑瘦结燥;阴虚而无湿热者及小便清长者忌食赤小豆;被蛇咬者百日内忌赤小豆。赤小豆
  药名:赤小豆
  功效分类:利水药;消肿药。
  别名:红豆、亦豆、红豆、红小豆、小红绿豆、虱拇豆、朱赤豆、金红小豆、朱小豆、小豆、猪肝赤、杜赤豆、茅柴赤、米赤豆。
  性味:甘酸、平、无毒。
  归经:入心经、小肠经、肾经、膀胱经。
  功效:除热毒,散恶血。消胀满,利小便,通乳。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痈肿脓血,下腹胀满,小便不利,水肿脚气,烦热,干渴,酒病,痢疾,黄疸,肠痔下血,乳汁不通;外敷治热毒痈肿,血肿,扭伤。
  用法用量:9~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来源: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
  赤小豆的作用:
  赤小豆具备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等。
  1、赤小豆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饱,饥即食尽,不得吃饭。(《梅师集验方》)
  2、赤小豆治食六畜肉中毒:烧小豆一升,末,服三方寸匕。(《千金方》)
  3、赤小豆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补缺肘后方》)
  4、赤小豆治风瘙瘾疹:赤小豆、荆芥穗等分,为末,鸡子清调涂之。(《纲目》)
  5、赤小豆治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赤小豆一升,煮令极烂,取汁四、五升,温渍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杂食。(《独行方》)
  6、赤小豆治妇人吹奶:赤小豆酒研,温服,以滓敷之。(《妇人良方补遗》)
  7、赤小豆治脚气:赤小豆五合,葫一头,生姜一分(并破碎),商陆根一条(切)。同水煮,豆烂汤成,适寒温,去葫等,细嚼豆,空腹食之,旋旋啜汁令尽。(《本草图经》)
  8、赤小豆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饮。(《产书方》)
  赤小豆配赤茯苓,清利下焦湿毒力大,可用于湿热蕴结小便不利,尿血,下肢浮肿,或泻痢;赤小豆配商陆,逐水除胀,常用于水肿胀满等症;赤小豆配当归,渗湿清热,活血行瘀,使热去湿除则出血自止,可用于湿热便血,腹痛,尿血;赤小豆配麻黄,二药均可利水,但赤小豆清热利湿而消肿,并能解毒,麻黄宣畅肺气下达膀胱而利水,相配有宣肺利湿,清热功效;赤小豆配连翘,既能解心经之火,又利湿热而解毒,可用治湿热内蕴之黄疸,湿热下注之淋症,妇科盆腔炎急性发作和产后高烧;赤小豆配鸡子白,调涂治热毒痈肿;赤小豆配白茅根,在增强利水消肿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凉血通淋之功,可用于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淋闭尿血等症;赤小豆配鲤鱼,治脚气及大腹水肿;赤小豆配瓜蒂,酸苦涌泄,催吐作用甚捷,又得赤小豆护中保胃气,使快吐不伤正,可用于痰涎壅塞胸中,宿食停滞上脘而泻利不能及者。
  赤小豆用药禁忌:
  赤小豆又名饭赤豆,以粒紧、色紫、赤者为佳,赤小豆煮汁食之通利力强,消肿通乳作用甚效。但久食赤小豆则令人黑瘦结燥;阴虚而无湿热者及小便清长者忌食赤小豆;被蛇咬者百日内忌赤小豆。
 
关键词: 赤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