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5年内,公立医院将有三大变化,涉及每个医务工作者!

发布日期:2021-06-10   来源:医药网   浏览次数:0
核心提示:6月10日讯 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就4日发布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

6月10日讯 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就4日发布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实现“三个转变”,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意见》明确了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即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针对这“三个转变”,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0年来医院能力建设、10年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公立医院已经到了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的关键期,要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技术发展、能力水平发展、服务质量发展,提高发展的“含金量”。
 
  运行模式的转变意味着公立医院要善于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将基于人的经验管理与基于制度和标准的循证管理相结合;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医院管理的基础精准到科室、精准到诊疗组、精准到每个医务人员和重点病种,科学评价绩效,引导医院回归功能定位。
 
  此外,要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把医院资源配置的重点从硬件建设转向人力资源发展,从提高薪酬待遇、拓宽发展空间、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解决临床重大疑难问题入手,推动原创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产出,不断推动医学技术进步。
 
  从薪酬、拓宽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实现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就要建立完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新机制,也就是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这其中,广大医务工作者是关键。
 
  就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国家卫健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提到了以下四点:
 
  第一,合理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医疗行业的特点是: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应当得到合理的薪酬。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实现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实、考核兑现。
 
  第二,拓宽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健全医务人员培养培训制度,使每位医务人员都有接受继续教育和职业再培训的机会,并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分层分类评价,遵循医疗行业的特点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合理设置评价标准,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注重临床工作质量指标,探索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等倾向。
 
  第三,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的长效机制,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落实学习、工作、休息和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公立医院通过设立青年学习基金等多种方式,关心年轻医务人员成长。同时,强化安保队伍建设,完善必要的安检设施,将解决医疗纠纷纳入法治轨道,健全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医闹、暴力伤医等涉医违法犯罪行为。
 
  第四,提升医务人员社会地位。建立医务人员职业荣誉制度,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医务人员感受到实现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受到尊重的职业荣誉感。同时,广大医务人员要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赢得患者、社会的信任和尊重。
 
  此外,关于《意见》中提到的建立“灵敏有序”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华波表示,其正在起草有关《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的实施方案和确定试点城市,会通过试点来进一步确定相关的路径和做法。
 
   “双中心”建设阶段性成效明显,10个项目已在8个省投入使用
 
  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的核心内容就是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区域的均衡布局。简单来说,就是从北京、上海、广州等顶级优质医疗资源比较富集的地区,选择若干国家级的高水平医院作为输出医院,到优质医疗资源非常匮乏、人口众多、基础比较薄弱的省份去建设分院或者分中心等分支机构。
 
  据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孙志诚介绍,第一批按照中央批准的试点方案,选择了河北、辽宁、山西、福建、安徽、云南等八个省开展试点工作,促成了10个项目,目前都已建成,先后投入使用,并取得了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区域的医疗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明显提升。比如,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有30多项技术填补了整个福建省和厦门市的医疗空白;北京阜外医院的云南医院投入运营的两年时间里,先心病的手术总量已连续两年在西南地区排名第一,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从5.6%下降到2.6%。
 
  二是初步改善了就医流向。从目前的监测数据来看,试点的10个项目对留住当地甚至周边的患者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河南的一个区域医疗中心,是北京儿童医院的郑州医院。开业之后,2020年整个河南省前往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门诊下降了63.1%,住院下降了51.3%。华科大同济医院的山西医院投入运营之后,2020年这家医院患者外转率同比下降了79.3%,而且有患者外转的科室从12个下降到了6个。
 
  三是扩大了品牌影响力。输出医院按照同质化的管理标准,大力向当地输出品牌、输出医院文化、输出医院标准等,品牌的吸引力也得到积极的释放。比如,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在当地打响了复旦中山这个牌子之后,不仅稳定了当地的患者,还对周边的浙江、安徽、江西甚至广东等省份的患者都产生了明显的辐射效应,这些地方转入的患者占比达到了总诊疗量的40%。
 
  四是带动了医疗资源的投入。针对每个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试点项目,国家发改委都安排了一笔中央预算内的投资来支持其进行能力提升,同步也带动了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对区域医疗中心的投资。第一批10个试点项目,总共核定医务人员的编制1.36万个,规划总床位1.52万张,其中新增编制6300个,新增床位6500张。
 
  五是加快了人才队伍的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在吸纳当地依托医院原有队伍的同时,普遍由输出医院往当地派驻管理团队、主要科室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同时,它们也采取面向全国、面向社会招聘和委托培训等多种方式积极引进人才。阜外医院的华中医院在郑州引进了长江学者等知名专家9人,全职医疗技术人员135人,且有5个是入选了“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人才的推荐人选。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由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本部派过去的骨干,一待就是三年,多达120人,另外面向全国招聘医学专业的高材生680多人。
 
  六是积极开展了很多探索。按照工作方案的部署,我们也把区域医疗中心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卫健委体改司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把这些医院都纳入到改革的试点当中。
 
  据悉,在“十四五”期间,按照国务院的有关部署,国家发改委还会在原有8个试点省份的基础上,分两步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第一步是,在2021年将12个优质医疗资源比较紧缺的中西部省份纳入试点范围;第二步是,到2022年底,把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工作覆盖到全部省份,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完成全国范围的规划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