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医药百科 » 正文

茵陈

发布日期:2016-04-29   浏览次数:20
核心提示: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胆囊炎,小便不利,湿温初起,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茵陈栀子汤,半边莲茵陈茶,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胆囊炎,小便不利,湿温初起,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茵陈栀子汤,半边莲茵陈茶,茵陈黄芪汤,茵陈田基黄汤,茵陈苦参黄芪汤,茵陈赤小豆汤,茵陈红花汤。
茵陈

  茵陈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茵陈有清热利湿的功效,茵陈主治湿热黄疸,胆囊炎,小便不利,风痒疮疥,湿疮瘙痒,湿温初起。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

  1、茵陈,用此者用其利湿逐热,故能通关节,解热滞,疗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利小水。专治黄疸,宜佐栀子。黄而湿者多肿,再加渗利,黄而燥者干涩,再加凉润,只有阴黄一证,因以中寒不运,此非所宜。又解伤寒、瘴疟火热,散热痰、风热疼痛,湿热为痢;尤其所宜。《本草正》

  2、茵陈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3、茵陈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别录》

  4、茵陈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一两,荷叶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冷蜜水调下,食后服。(《圣济总录》茵陈蒿散)

  5、茵陈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痛,瘴疟,女人症瘕,并内损乏绝。《日华子本草》

  试思人身湿热之病居多,如七情、房劳、酒食违宜,劳役过度,伤其中气,以累元气,致脾阴大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者,何可胜数。 出自《神农本草经》。

  6、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7、茵陈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二两,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8、茵陈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湿,消肿,疗疮火诸毒。《本草再新》

  9、茵陈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 《圣济总录》茵陈汤)

  10、茵陈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本草拾遗》

  11、茵陈,其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证自退矣。除湿散热结之要药也。《本草经疏》

  12、茵陈坚肾,燥脾湿,去郁,解热。《医林纂要》

  13、茵陈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本经》

  14、茵陈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 张仲景茵陈蒿汤)

  15、茵陈消遍身疮疥。《医学入门》

  16、茵陈治疬疡风病(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17、茵陈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 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18、茵陈行滞,止痛,宽膈,化痰。《本草蒙筌》

  19、茵陈,发陈致新,与他味之逐湿热者殊,而渗利为功者,尤难相匹。黄证湿气胜,则如熏黄而晦,热气胜,则如橘黄而明。湿固蒸热,热亦聚湿,皆从中土之湿毒以为本,所以茵陈皆宜。海藏谓随阳黄阴黄皆用之。又云内伤变黄,只用理中、建中,茵陈不必用。《本草述钩元》

  20、仲景茵陈栀子大黄汤,治湿热也;栀子檗皮汤,治燥热也;湿则泻之,燥则润之可也。此二药治阳黄也。韩祗和、李思训治阴黄用茵陈附子汤,大抵以茵陈为君主,佐以大黄、附子各随其寒热也。《汤液本草》

 
关键词: 茵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