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才动态 » 正文

包骏:从BD领袖到CEO

发布日期:2020-12-08   来源:新浪医药   浏览次数:0
核心提示:2018年10月,英派药业正式宣布,任命包骏博士为CEO,旨在推动公司国内外业务发展,消息一出,引发行业强烈关注,许多人和我一样
 2018年10月,英派药业正式宣布,任命包骏博士为CEO,旨在推动公司国内外业务发展,消息一出,引发行业强烈关注,许多人和我一样充满好奇:

 

是什么让这位习惯潇洒的BD高手,愿意挑起重担,成为一家公司的掌舵者?

 

而挂帅CEO后,包骏的角色又发生了哪些转变?

 

2020年,在英派药业全新亮相的研发日前夕,包骏博士正式接受专访,为我们讲述了许多背后的故事。

 

640.webp (1).jpg

包骏博士

 

一个长久的心结,一段全新的征程

 

本次采访设在上海东方明珠旁边的一个会议室。透过采访间的窗户望出去,陆家嘴金融区的夜色璀璨迷人,每一个闪耀的灯光都似乎在向全世界展示着上海开放包容、活力跃动的气质。

 

回到更有新鲜活力的上海,是包骏一直以来的心愿,在此之前,他在北京担任珅奥基医药资深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

 

包骏坦言,加盟英派药业更深的缘由是来源于他一个长久的心结。他曾表示,一直以来,由他主导在国内的许多项目都由于各种原因,纷纷搁浅;在国内没有完成过特别大的BD交易,没有跟国内由海归科学家创立的创新药企合作取得重大成功,是他非常大的遗憾。说到这,包骏博士还为我们回忆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早从2006年开始,还在美国药企就职的包骏已经开始关注和接触国内的项目。没多久,他就从青岛海洋大学发现了一款新药——971,这是一款由中国专家团队自主研发,有望成为中国首个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创新药。凭借多年的BD经验,包骏敏锐地察觉到,不管是从研发方向、机理逻辑还是临床数据,这都是一款非常有潜力的创新药。他感到欣喜不已,甚至决定回国创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的中国,将一个项目从研究所引出,并单独成立一个公司来研究开发,还是一个大胆的创举。而从后面包骏博士的工作履历我们也可以看到,对于一个不爱带兵打仗的他而言,发现项目并且想要亲自创业的经历实在难得,或许这正是印证了他对这款新药的看好。

 

然而,就在包骏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来袭,971的项目遇到了融资困难,不得已转给了绿谷制药。而后经过10余年的时间,2019年,绿谷制药GV-971被国家药监局有条件批准上市,尽管GV-971甫一获批就伴随种种争议,但是单从试验结果来看,因为临床三期呈现出阳性结果,包骏对正在进行中的全球多中心的三期临床的结果还是抱有乐观态度,相信未来这款新药还是有望实现产业化,他自己也为在非常早期就挖掘出这款新药而感到自豪。

 

尽管当年因为金融风暴包骏将971项目割爱,但那时他已经感受到了中国创新药萌芽的生机。他开始更积极地参与到这项事业中,并多次为初创企业做商业策划,如华领医药(专注于糖尿病领域)、海和生物(专注于肿瘤创新药物)等,虽然最后没有一起创业,但是看到两家公司如今在各自的赛道逐渐跑出成绩,包骏仍然为自己的眼光感到非常高兴。

 

从事BD多年,能否发现一个好的项目并看到它开花结果,一直是包骏最在乎的事情。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抱负,包骏和英派药业的缘分开启。

 

2018年前后,包骏与珅奥基医药的合约即将到期。未来该做什么?包骏原本计划不再只为一家公司做BD,而是加盟一个平台来为多家公司做BD,这样就可以有更大、更自由的发挥空间来调动自己掌握的资源。

 

然而,一个新的BD种子——“合成致死”,改变了他的计划。

 

那时,礼来亚洲基金找到包骏,希望他加盟英派药业并担任CEO,原本一直志不在CEO的包骏,因为英派药业的核心资产——PARP抑制剂开始动了心。

 

PARP抑制剂是首个利用“合成致死”概念在临床上取得成功的药物。数据统计,在2020年前三季度的BD交易TOP10中,“合成致死”类的靶点就占据了两个席位,是目前全球多个医药巨头的香饽饽,但在国内,“合成致死”目前还是抗肿瘤药物领域比较前沿的研究方向。

 

“从事BD这么多年,是否可以亲自去实践一下自己的眼光?”

 

“外界看来,英派药业就是一家’PARP抑制剂’,是否可以通过BD交易,以PARP抑制剂为起点,打造出一个全球领先的‘合成致死’公司?”

 

“英派药业两位创始人都专注于研发,是否可以从商务开发、公司管理方面和他们配合,尝试一下做CEO?”

 

……

 

经过一番考量,包骏慎重地将棋子落在英派药业,并亲自挂帅出征。

 

从卧龙散淡到肩挑重担

 

对于包骏而言,一个成功的BD交易就像是一次精彩的高手过招,是一场眼光、专业与谋略的幕后交锋;而成为英派药业的CEO后,他的战场从幕后延伸到了前线,他肩上的担子也从谋略扩展到了执行。

 

首先是战略决策。在包骏看来:“BD是战略家,CEO也是战略家,不过CEO的战略不是单次决策,而是一段持续决策的过程+allin(资源全投入)的魄力和毅力。”以前他像是大浪淘金的寻宝人,一年至少看200个项目,半小时就毙掉一个,找到好项目就可以功成身退,痛快而果决。但如今他更像是一个登山队的领队,走哪条路?什么节奏?与谁合作?……他需要不断面临这些问题,有些抉择甚至需要艰难地取舍,而一旦决定了,就要坚毅地执行!加速地冲刺!以求最快登顶,实现成功。

 

其次是排兵布阵。刘备曾评价诸葛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良才贤主是包骏多年来的工作冀望。如今身份交换,“知人善用”也成为他的必修课。“由于每个人都有专长,但要让每个人把专长用好,让他满意自己的角色,并且可以看到成长空间,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包骏感慨地说到。

 

走马上任英派药业CEO一段时间后,包骏就在公司做了一个重要人事变革。他将公司一名资深元老的工作岗位做了调整。原本这位员工是科学家出身,但是因为公司以前刚起步的缘故,这位员工除了做科研,还要抽出精力去做融资和运营,常常身兼数职。

 

“为了让优秀的人才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所长。”包骏表示,即使初衷是好的,但是由于业务上的变动,容易让人产生其它想法,于是他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格外小心。为此,他多次与这名员工恳切地交谈,打消对方的顾虑,最终为对方找到满意的角色。

 

包骏坚信,人才是发展的基石,除了格外重视珍惜人才以外,他还喜欢挖掘新人。

 

以前的包骏活跃在演讲台上,总是厚积薄发、旁征博引地传道授业解惑,在中国创新药萌芽初期,培养影响了我国一批又一批BD人才。现在的他活跃在演讲台上,开始更多为英派药业奔走,不遗余力地向全世界展示“合成致死”这一领域的重大发现,希望早日造福患者。

 

尽管已经全身心投入到“合成致死”这项事业中,但是包骏骨子里还是觉得自己依然是那个享受美食、享受生活、潇洒恣意的人,他笑言:“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如今挑起重担做了CEO,只想把英派药业从一个外界看来产品单一的小公司,发展成'合成致死'领域的领头羊,就已经很满意了,因为这至少证明我的眼光——‘合成致死’是一个正确的方向。而至于其它商业上的规划,我看得比较淡。”

 

如果说包骏成为英派药业的CEO有一些幸运的偶然,那么他骨子里的潇洒就是长久的性格使然。

 

回望来时路,潮起正扬帆

 

今天的中国,天高海阔。站在2020年末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或回望、或远眺,历史的长河波澜壮阔、沧海桑田,时光的画笔细细勾勒出中国创新药事业每一步成长的脚印。

 

作为最早的一批参与者和见证者,包骏的事业足迹和这些变迁轨迹互相参照又彼此印证。

 

时间回溯到三十多年前,因为从小热爱生物学,包骏报考了中国第一个微生物系——山东大学微生物学,而后经历了上海中科院3年硕士——出国深造神经生物学——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博士后,多年来在漫漫科研路上不断求索。

 

在那样一个年代里,大学生已经是“天子骄子”,学贯中西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是当之无愧的时代精英。沉着冷静、儒雅睿智,大概就是那个奋斗的年代给他烙印下的性格底色。然而,因为从小爱读“杂书”,涉猎广泛,包骏的个性里更多了一份天马行空,心中的世界更加包罗万象。

 

当年原本在实验室埋头搞科研的他,因为想要接触更大的世界,毅然走出奋斗多年的实验室,到芝加哥大学攻读MBA,一步步成长为一个卓越的BD。而后在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之后,愈发关怀、关注国内发展现状,于是又坚定地走回国门,一步步走到今天。

 

一转眼,曾经在上海读硕士的包骏再次回到上海拼搏。

 

三十余年沧桑变化,三十余载浪奔浪流。黄浦江边,依然潮起潮落,但是如今的中国创新药产业已经以空前的创造性,向世界显现出自身的勇气和实力。一代又一代像包骏这样的医药人正在推动着这个伟大的事业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迈向更辽阔的未来。

 

未来不断成长的英派药业一定会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继续搏击市场竞逐风云,而潇洒的包骏博士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或许答案就在下一个五年,下一个十年。